在腳底內側有一個弓弧結構,稱之為「足弓」。大部分的人,足底都有這個結構,只要翹起二郎腿,就可以看到(沒有足弓的稱之為「扁平足」,台語稱為「鴨母蹄」,就像鴨子的足蹄是完全平坦的)。

足弓結構是由足底的肌肉、肌腱、筋膜、韌帶、脂肪組織所構成,輔助人體於足步活動時,能夠承壓、釋壓、減震、穩定步態及產生動能(提供一部分往前行進的動力)。隨著年紀越來越大,足弓結構的柔韌性及承重能力越來越差(這是一種自然退化、老化的現象),越來越容易受到重力衝擊的傷害,於是產生痠痛不適的頻率也會越來越高。因此,優質的「 足弓鞋 」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足弓支撐結構,能夠減輕足弓所承受的重力衝擊,讓逐漸弱化的足底肌肉、肌腱、筋膜、韌帶、脂肪組織受到保護,如此一來,就減少了足弓結構損傷的機會,也降低了老人家行走時的不適感。

另外,「 足弓鞋 」給予足弓結構增加了支撐面積,也因此增加了足底釋壓的總面積。這樣的好處,就是能夠「平均釋壓」,足底各部位所承受的壓力一起減輕了,因此也大幅減少了痠痛發生的機會(如足底筋膜炎、足跟痛)。足底的壓力平均分散了,也會增加足步活動時筋骨的舒適度,這樣對老年人有甚麼好處呢?根據本人的醫學研究統計,如此一來,能大幅增加老年人從事足步活動的意願,從而幫助老年人增加肌耐力及活動力,這些都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。「要活就要動」-要健康的活就要健康的動,我想大家都不願意看到自己的長輩變成「宅男、宅女」吧!

如果以一座「拱橋」來比喻,前腳掌及後足跟就像是「橋墩」,足弓結構就像是拱形的「橋面」了。年紀大了,橋面弱化了,整座橋就容易搖搖晃晃的,這就像是老人家走起路來,步態不穩定一樣(容易讓老人家跌倒)。這個時候如果能夠給予「橋面」一個適當的支撐,那麼搖搖晃晃的狀況,就能夠改善了。所以一雙優質的「 足弓鞋 」,提供了良好的足弓支撐結構,能夠幫助老人家穩定步態。

足弓結構也提供了一部分往前邁進的動能,有了良好的足弓支撐結構來輔助,讓這股行進的動能,更能夠順勢的導引步伐,幫助老人家於行進時,抬舉、跨步較為流暢,如此老人家於步行時就會感覺輕鬆省力。

另外,足底的脂肪組織所形成的「脂肪墊」,是人體自生的避震器。隨著年紀越來越大,這個避震器會逐漸萎縮變薄,所以避震的功能會越來越差。老人家的筋骨,我常戲稱就像「海砂屋」,「海砂屋」最怕地震了,這個時候,如果有良好的足弓支撐結構,來輔助老人家避震,那是最好不過了。

所以老人家必需穿著優質的「 足弓鞋 」,具有「足步減震釋壓、足弓支撐保護、穩定活動步態」的功能,來呵護老人家的腰、腿、膝、足踝。